名字学 > 英文名字 > pop英文

pop英文

投稿人:名字学起名网2020-11-12 08:01:43

最近,张艺兴的新歌《Give Me A Chance》反响不错,作为其第3张个人专辑《梦不落雨林/NAMANANA》的先行曲,一举拿下16个国家和地区的iTunes综合单曲榜冠军。这次,张艺兴以“新人身份”在北美正式出道,将于10月19日发行共有22首歌的中英文双版专辑,目的是向世界推广M-Pop(Mandopop,即华语流行音乐)。

无独有偶,去年11月27日,黄子韬把自己的微博名字改成“CPOPKing-SwaggyT”,在网上引起了颇多关注。彼时的高调改名,也让C-Pop(Chinese Pop,中国流行音乐)一词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

这里科普一下,据维基百科解释,C-Pop包括Cantopop(粤语流行音乐)、Mandopop(华语流行音乐)和 Minnan Pop(台语流行音乐),随着时间发展和产业融合,这三大子类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差距也在变小。

从M-Pop到C-Pop,这类代指华语流行音乐的词汇在宣传话术上的备受青睐,或多或少透露出积极对标K-Pop(韩国流行音乐)的苗头黄子韬的英文名,以及国际化的野心与焦虑。

除了C-Pop(M-Pop),J-Pop(日本流行音乐)、V-Pop(越南流行音乐)、Q-Pop(哈萨克流行音乐)的处境也大抵相同。这些亚洲流行音乐在大放异彩的K-Pop身上看到了跻身国际的希望,却也不觉间活在了K-Pop的身影之下。

K-Pop在亚洲

纵览流行音乐市场,在国际化的大军中,崛起的K-Pop已经成为一枝独秀。

黄子韬的英文名_黄子韬的英文名

据了解,在公告牌 Hot100榜单上,K-Pop一共有9首歌入围,鸟叔(Psy)的《Gangnam Style》和《Gentleman》曾斩获第2和第5的好成绩。而C-Pop只有吴亦凡的《Like That》获得第73名,这已是C-Pop来之不易的重大突破。

K-Pop入围Billboard Hot100名单

在公告牌200专辑榜上,K-Pop更是一马当先。今年5月份BTS(防弹团少年)的新专辑《LOVE YOURSELF 承 `Her`》史无前例地拿下了公告牌200专辑榜第1名的佳绩。自2009年宝儿的同名专辑《BoA》杀入公告牌200专辑榜前200以来,以BIGBANG、G-Dragon、EXO、BTS为代表的K-Pop开始频繁现身公告牌TOP200、TOP100。

音乐先声在《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看K-Pop?》一文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7月21日,共计有77支K-Pop MV在YouTube平台上播放量破亿,其中鸟叔的《Gangnam Style》以超过31亿次的播放量,独占鳌头。截至2018年3月19日,BTS在YouTube上的总查询次数已经超过100亿次。今年8月,BTS的YouTube粉丝订阅人数超过1000万,也因此获得了YouTube颁发的“钻石播放按钮奖”的荣誉认证。

不过,虽然K-Pop国际化浪潮声势浩大,亚洲仍然是K-Pop当下最大的消费市场。据《亚洲经济》报道,2017年12月,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对112个国家(地区)进行韩流现状调查,结果显示92个国家地区中共有1594家韩流粉丝团体,活跃会员达7312万人,同比增长1373万人,全球韩流粉丝总人数已超过全球人口第20位的泰国(6418万人)。

从地区分布来看,亚洲和大洋洲粉丝最多,总计4423万人。从国家来看,中国韩流粉丝最多。虽然萨德问题导致韩中关系趋冷,中方下达“限韩令”,K-Pop演唱会无限期延期、韩流艺人被“封杀”,不过去年中国韩流粉丝仍然高达2657万人。

而从市场来看,日本仍然是韩流第一消费大国。自2012年的独岛事件之后,“韩流”在日本遇冷,不过也呈现出复苏的迹象。据韩国文化体育研究院统计评价中心发布的《2016韩流游客特性分析》,来韩国观看K-Pop公演、参加民俗活动、庆典及传统文化活动等的外国韩流游客中,74.8%是日本人,其中女性占比高达87%。

黄子韬的英文名_黄子韬的英文名

如今,喜欢K-Pop的日本粉丝购买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年轻化,对韩日关系不太敏感的日本10代和20代正在形成“新韩流世代”。不同于老一辈日本人,从小在SNS(社交媒体)和YouTube上冲浪长大的“新韩流世代”较少受政治偏见的影响,他们热情拥抱K-Pop。

同时,K-Pop不仅在亚洲有最大的粉丝市场,也通过内容生产模式输出的方式,在亚洲地区构建了自己的音乐生态圈。

仅综艺方面,便可窥见一二。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发出的《中国电视台对国内版权抄袭嫌疑问题现状》显示,中国抄袭韩国的综艺节目已经多达34个,这34个节目包括,KBS 7个、MBC 3个、SBS 10个、JTBC 5个、tvN 6个、Mnet 3个,其中包括《我是歌手》、《中国有嘻哈》等热门综艺节目。

除了输出内容,K-Pop也在亚洲各地进行了“本土化”战略。基于B端与C端强烈的市场需求和看好,韩国SM娱乐公司于2016年推出了以世界各国市场为目标的新概念男团NCT,目前分别针对韩国、日本、中国市场推出了NCT U、NCT 127、NCT Dream三个分队。

在韩越建交25周年经济论坛上,SM娱乐公司总制作人李秀满提出打造“NCT Vietnam team”的发展计划。李秀满表示,“SM娱乐将在越南当地发掘优秀人才,推出在亚洲及全世界受到瞩目的‘NCT Vietnam team’,像通过SM娱乐优秀的‘Culture Technology’打造K-pop一样,打造并推广能受到全世界喜爱的‘V-pop’。”

事实上,K-Pop在中国市场也成果颇丰。以H.O.T、水晶男孩等初代韩流偶像的走红延续至今,韩庚、宋茜、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等从韩国归来的艺人也进一步将偶像文化、粉丝文化带到国内。而在近年国内音乐综艺中,更是经常能看到韩系艺人的面孔。譬如,《偶像练习生》中的舞蹈老师程潇是韩团“宇宙少女”成员,周洁琼是《Produce 101》诞生的韩国女团I.O.I成员。《潮音战纪》中也有不少嘉宾出自韩国练习生群体。

如今,“归国四子”已经成长为华语乐坛的佼佼者,甚至正在担负起华语乐坛国际化的重任。却也不得不承认,K-Pop在他们的音乐事业上都留下了印记,而这也是K-Pop在亚洲市场影响力的体现。

K-Pop模式能否被亚洲其他国家复制?

K-Pop的成功离不开韩国整个音乐产业各个环节的体系化成熟运作,包括沿袭的练习生制度、高度工业化音乐制作流程、地区性粉丝维护、国际化渠道拓展、流媒体与社交网络红利、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等。不过,K-Pop虽然成功,亚洲其他国家能复制这种模式吗?

从根本上看,文化差异、产业环境和市场差异或许会导致直接照搬K-Pop的成功经验值得商榷。

在韩国实境选秀节目《Produce 101》第三季第一集中,节目导师裴允静毫不留情地批评日本知名偶像团体AKB48成员表演的作品《转不停的摩天轮》“群舞舞步不整齐,根本无法上舞台”。对于导师的批评,AKB48成员今田美奈解释: “在日本,比起把舞跳得整齐,对日本偶像来说,‘爱娇’(あいきょう,指惹人爱怜、有魅力、可爱、动人、亲切、和蔼可亲、会说话的)更重要。”对于AKB48而言,韩国那套偶像要很强大、很厉害、完美得很有距离感、形象整齐划一的标准,在注重个人特质和成长潜力的“AKB系”并不通行。

《韩流重袭》的作者洪又妮在比较K-Pop与J-Pop的特性之后,发现K-Pop的发展是由历史立场、外销策略、产品形态、产品风格等多方面条件促成的,而J-Pop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那么,C-Pop呢?相比K-Pop,目前C-Pop还处在创业期。如果说SM、YG、JYP是成熟期的大企业,那么吴亦凡们就相当于辞职归国的创业者。

从市场角度看,创业公司要有新东西,市场才会买单。K-Pop虽然很火,在欧美市场也已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但也并没到主流的程度。目前,C-Pop面临着选择的问题: C-Pop是要复制像K-Pop那样带有本国特色的音乐,还是直接做近于欧美市场的主流商品?目前,国内的一些歌手两种途径都在尝试,而在第二条道路上,吴亦凡为代表的偶像歌手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黄子韬的英文名_黄子韬的英文名

同C-Pop一样走上创业道路的还有V-Pop和Q-Pop,不过这两者走的都是类似K-Pop的打新路线,Q-Pop是直接复制K-Pop,哈萨克组合Ninety one颇具土味韩风;V-Pop则是向内挖掘本国家、民族的文化特色,糅合欧美曲风,然后赋能音乐作品对外输出。

数据显示,在YouTube上,越南男团365DABAND的作品《BNG BNG BANG BANG》播放量亩已经达到3.8亿,是华语最高播放量歌曲《小幸运》(1.7亿)的两倍多。越南流行天王山松也有3首歌在“油管”上的点击量破亿,充分显示出V-Pop不俗的实力。

《BNG BNG BANG BANG》MV画面

可以看到,亚洲各国流行音乐在国际化上的尝试,大多受到了K-Pop的影响。当然,这不一定是坏事,模仿是创新的必经阶段。

音乐先声认为,C-Pop想要突围,首要的还是必须持续推进国内音乐产业在人才、版权、政策、制度上的建设,将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打通,逐步建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才能形成良性的价值循环。

同时,要想走出去,也需要让C-Pop在音乐产业各个环节与世界接轨。去年3月份,太合音乐推出“伴星计划-阿比路Abbey Road Studios录音纪行”,邀约3组中国独立音乐人进驻英国阿比路录音室,就是在录音、音乐制作环节让C-Pop与国外大平台、大咖磨合,让录音环节更加开源。未来,在作词、作曲、编曲、制作等专业领域,而以音乐创作营为代表的跨国合作模式也将常态化。

总体而言,音乐产业国际化乃至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化工程,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周期,需要沉淀和不断试错。国际化“大潮”是大势所趋,C-Pop的未来我们尚需要一点耐心。

作者 | wind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黄子韬的英文名,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