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学 > 英文名字 > 如何起个与时俱进的英文名【图】

如何起个与时俱进的英文名【图】

投稿人:名字学起名网2020-11-17 08:03:25

起英文名在中国社会已渐趋普及,但是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起英文名?中国人的英文名又为什么带着浓浓的中国风呢?

文|郑子宁

“每当假期过去,来自四五线城市的翠花、二妮、狗剩、狗蛋又回到了位于京沪穗深CBD的办公室。在穿上西装的同时,他们的名字也纷纷变成了Vivian、Joyce、Kevin、Jason、Leo、Lucy、Eddie、Jack。”

如今,拥有一个响当当的英文名已经成为了都市白领的标配。在不少企业,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几乎成了一个强制性的规定。中国的影视明星们也未能免俗,王菲叫Faye,赵薇叫Vicky,孙俪叫Susan,刘德华叫Andy,梁家辉叫Tony,郭富城叫Aaron,AngelaBaby干脆以英文名行世,真名杨颖反而少有人知。

起英文名甚至要从娃娃抓起。《爸爸去哪儿》中,田亮女儿叫Cindy,王岳伦女儿叫Angela,林志颖儿子叫Kimi,只有郭涛儿子(石头)和张亮儿子(天天)一般用中文名称呼。

▍《爸爸去哪儿》中的三位小朋友

不过,中国人为何一定要起个英文名?中国人的英文名为什么透露出浓厚的中国味?

没有道理的英文名

如果问问各位Vivian、Kevin为什么要起英文名,他们一般会回答这是因为公司里面有外国人或者要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但中国人的姓名佶屈聱牙,外国人根本难以准确发音,因此决定用英文名。

这个说法貌似很有道理,其实经不起太多推敲。虽然中国话的发音老外可能确实不习惯,但是对于老外来说,难以发音的可不止是中国名字。

印度历史上曾长期为英国殖民地,其英语普及率和对英语文化的熟悉程度都要高过中国不少,与英语国家的交流也相当频繁。美国印度裔人口就多达300万以上,英国印度裔也接近150万。

更加重要的是,说准印度人的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印度姓名往往长度上就令人生畏,且充斥着各种bh、dh、gh等能让英美人闻风丧胆的组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经济学家Amartya Kumar Sen的名字在印度名中尚算容易。Jagdish Natwarlal Bhagwati、Arogyaswami Paulraj、Priyanka Bhatheja Gulati之类惊人拗口的印度名字并不鲜见。大文豪泰戈尔真名Rabindranath Tagore,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印度人非常有必要取英文名。

▍美籍印度裔的电气工程师Arogyaswami J. Paulraj

但是泰戈尔并没有因为Rabindranath拗口就起个英文名Rob。

当然,比起印度语言,汉语具有声调,对于多数西方人来说颇难掌握。不过声调也并非汉语独有。

东南亚的泰国是个盛产长名的国度。并且泰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曼谷泰语有五个声调。但是显然泰国人对洋人的体贴程度不如中国人。泰国前总理Abhisit Vejjajiva(阿披实)要以中国白领的风格应该找个英文名方便使用的,前代理总理Niwatthamrong Boonsongpaisan名字的冗长程度能叫英美人闻风丧胆——可惜这也没能促使他起个英文名。

▍曾任泰国总理,也是第四代泰国华裔的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

如果说汉语的发音确实是个重大障碍的话,那也只能怪罪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的拼写法和英文差距较大,如q、x对习惯英语正字法的人来说都很难读准。

但是这其实也并没太大关系。拼写不合英文的文字非常多。波兰语就充斥着cz、sz、rz等等在英美人看来无所适从的组合,但波兰人也没有因此起英文名。

恐怕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起英文名并非中国“自古以来”的风俗。

曾有在美生活经历的孙中山以Sun Yat-sen的名字行世,和美国人打交道密切的蒋介石用官话和粤语相杂的Chang Kai-shek,以至被不明真相的学者误回译为常凯申。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自小赴美,一口乔治亚州口音的英语极其流利,但是仍然用Soong May-ling。曾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的胡适在海外也以Hu Shih的面目示人。

▍《时代》封面上的蒋介石,可以看到下方“Chang Kai-shek”的字样

事实上,中国人使用英文名并无不得已的理由。如果要总结为什么中国人乐意起英文名的话,可能和明清时代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时起汉名的现象有相似之处。

明清改土归流后,西南原土司辖区有文化的上层人士普遍使用汉语名字,当地语言名限于内部使用。对于土司们,汉语名体现了当时的上层主流文化。取汉语名是融入当时上层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教化的体现。清末赵尔丰任四川总督期间,甚至连四川藏区都出现了汉姓配藏名的做法。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白领也通过起英文名的方式同世界主流接轨。

中国特色的英文名

土司们一开始起汉名往往仍然能看出不是汉人,中国人起的英文名经常也能露出些蛛丝马迹。

为什么就算起了外文名往往也会露马脚呢?

对任何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掌握一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名字同源程度比较高,历史上欧洲人移居到其他国家往往会直接使用自己名字在移入地语言的形式。如一个叫Alain的法国人去了英国就改叫Alan。同样一个叫James的英国人到了西班牙就变成Jaime。意大利的Guido在法国就是Guy。有些家庭移居后甚至会更动自己的姓氏拼写和发音,如来自法国的Beauchamp家族到了英国后发音变为beechum,登上英格兰王位的都铎家族本是威尔士人,在Owain ap Maredudd ap Tewdwr这一代将连名带姓英化为Owen Tudor。因此对于欧洲人来说,起个外文名相对容易。

▍在亨利七世这一代,都铎家族已经完成了英格兰化

但对于语言文化和欧美相差很大的中国来说,要想无缝衔接难度就大多了。在对语言掌握不尽完美的情况下起名,难免会带上些特色。

其一就是重名率相当高。中国男性起英文名往往是Kevin、Jason、Jimmy、Mike之类,女白领则是大把的Vivian、Jessica、Ashley、Lisa。在对目标语言中的名字掌握不够多的情况下,如此起名自是一种安全便利的方法。

这种现象还出现于主要使用汉名的朝鲜人和越南人中。朝鲜/韩国男名中,“敏”、“镐”、“俊”、“世”高频出现,女性则大量出现“姬”、“莹”、“瑾”。越南男名中“文”的出现率极高,女名则大量带“清”、“芳”。

被选中的名字一般都有些特殊的有点,如简短好记或者含义好。在中国汉字的影响也不可小觑,Vivian之所以能如此流行,和汉字形式“薇薇安”不无关联。诸多使用Vivian的小姐应该也是不愿意使用“维维安”这样的汉译的。

第二个特点则和第一个特点相反——毕竟文化不同,起外文名时,不少人会自出机杼,以致违背了目标语言的一般习惯。

中国人起英文名往往会有January、Friday、Apple、Soap、Beta、Yummy、Lucky等,虽然这些词在英文中都有意思,但是英美人很少把它们当作名字使用。更绝的是甚至有自己生造出诸如Peariz、Wesn等等名字的。

不少人对这类名字持讥讽态度张亮儿子英文名,认为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但其实类似的现象古已有之,且远远不限于中国。

越南后黎朝有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其地位堪比中国的李白杜甫,被称作喃诗女王。她写出过《咏阳物》《菠萝蜜》《槟榔》等不朽名篇。只是她的芳名估计可以让很多中国人大跌眼镜。

这位越南国宝级女诗人名叫胡春香。“春香”和“梅香”、“秋香”都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频频在各类民间文学中,一般都是可爱的小丫鬟。著名传奇《牡丹亭》中小姐杜丽娘的丫鬟就叫春香,《唐伯虎点秋香》中秋香的姐妹也是春香。中国出身上流,受过教育女性很少有叫春香的。

▍《佳人遗墨》封面的胡春香画像

一代喃诗女王是丫鬟出身吗?

虽然胡春香生平资料匮乏,但一般认为,她出生于读书人家,父亲曾经中过越南科举考试,显然和丫鬟沾不上边。

爱好“春香”的并不只有越南人。这个名字朝鲜人也爱用。朝鲜著名民间故事,被誉为朝鲜《红楼梦》的《春香传》中女主角成春香为退籍妓女所生,其父乃是前任道使。看来精通中华文化的父亲似乎并没有参与春香起名。

在诸多突厥语民族中,都流行巴哈尔古丽或者古丽巴哈尔之类的名字。巴哈尔来自波斯语 بهار(bahâr)乃波斯语春天的意思。古丽来自波斯语گل(gol),意思是花。整个名字直译过来就是春花。尽管波斯人自己给女儿起名时经常使用一些“美丽”之类名字,但是春花则可能过分接地气了,伊朗女性叫这个名字的相当少见。

▍歌唱家巴哈尔古丽

但对于诸多突厥民族来说,来自波斯语的词汇带有天生的高档色彩,因此这个名字在突厥语民族中非常普及。

最有意思的是,外文名有时会有强烈的滞后效应。

中国人起外文名的风潮经常从香港传来,香港作为英语文化的模仿者,本来就会有一定的滞后。而当香港流行的英文名传到大陆,效应更加强烈。

Joyce是中国女白领们相当喜欢用的名字。香港人也颇爱用,沈殿霞女士的女儿郑欣宜英文名即为Joyce。

只是在英语国家,Joyce是个流行于二战之前的名字,其人气在二战后就一路下跌,至今未能恢复元气。以至于说起Joyce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是个年逾八旬的慈祥老太。

但是Joyce还并非最滞后的。

搜索全球最大的白领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甚至可以发现中国有几十位叫Trudy的女白领。

Trudy到底什么来头呢?

Trudy本是Gertrude的昵称形式。这个名字在19世纪后半叶一度相当流行,1880年时曾排行全美女婴名第25位,但如今一般只会出现于某老太庆祝百岁大寿之类的新闻里——全球2000年至今荣膺最长寿老人称号的老人共有27位,叫Gertrude的就有两位。

▍Pablo Picasso笔下的Gertrude Stein

两位Gertrude均为美国人。Gertrude Baines生于1894年4月6日,卒于2009年9月11日。而Gertrude Weaver生于1898年7月4日,卒于2015年4月6日。

不过在20世纪20年代后,Gertrude的人气就开始急剧滑坡,近年该名在全美女婴名排行榜中始终在5000名以后,最差的2009年甚至调掉落到12829名,全年只有8名新生女婴起了这个名字。恐怕过不了多久,全世界叫这个名字的就会以中国女白领为主了。

▍自19世纪末以来,每百万出生人口中姓名出现“Gertrude”的人数

最后,中国人的英文名中,昵称和小称形式比较多。

大多数中国人的外文名只是作为非官方场合的非正式的称呼,并非身份文件中使用的正式名字。流通范围一般限于同事朋友之间,加之小称一般更为简短,易于发音,因此中式英文名许多都是以-y、-ie结尾的爱称,如Charlie、Jackie、Cindy、Richie、Jimmy、Tony,而不大用与之对应的全称(Charles、Jacqueline、Cinderella、Richard、James、Anthony)。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Andy。在英语国家中Andy是Andrew的昵称,美国近年Andy作为新生男婴名排行大约在200-300名浮动张亮儿子英文名,每年命名为Andy的男婴大约1000-2000名。虽不算特别罕见,但是全称Andrew稳居男婴姓名排行榜前25,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新生男婴起名Andrew。中国英文名中Andy流行程度则比Andrew高上不少。

现今中国起英文名的风气已经相当普及,伴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起英文名,中式英文名的流行趋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有理由相信,国贸、恒隆里面的数百个Vivian应该永远不会留意到她们周围理发店中数以千计的Tony老师。(本文转自公众号: 大象公会)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