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
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正式成立。1951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学校。1953年,更名为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1958年,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和广东省财税干部学校合并为广东省财银干部学校。1961年,广东省财银干部学校和广东省供销干部学校、广东省粮食干部学校、广东省商业干部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干部学校合并为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1966年,“文革”开始广东金融学院英文名,学校停办。1973年,广东省银行学校复办广东金融学院英文名,同年向社会招生。1979年8月,更名为广东银行学校,成为部属中专。1980年,开始建设龙眼洞新校址。1981年,广东肇庆、海南海口同时设立分校。1981年,龙眼洞新校址部分建成。1985年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广州金融专科学校,成为部属大专。1987年, 广东银行学校划出,改在肇庆办学,广州金融专科学校保留中专部 。1992年,更名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01年,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和广东银行学校合并,广东银行学校改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肇庆校区。2002年10月,学校向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正式提出申办广东金融学院的请求。2003年8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拟文上报国家教育部,请求申办广东金融学院。2004年3月27日,教育部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在与会专家的投票表决中,以全票通过了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的申请。2004年5月13日 ,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2004年6月26日 ,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3]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国家教育部批准,广东金融学院获批1个金融硕士点,新生招生工作将于2012年展开;11月,经国务院港澳台办公室批准,广东金融学院获批向港澳台招生的资格。
科研平台
学校有省级研究所1个,校级研究所11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省级研究所1个: 华南金融研究所。[6] 校级研究所11个: 保险研究所、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研究所、会计和审计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法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6] 校级研究中心3个: 领导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6]
科研成果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主持或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29项,厅级课题20多项,共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研究项目325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社科基金项目7项 ,国家教育部项目35项。[4]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4000多篇,获各种奖项36项。[7]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计约130余万册(其中肇庆分馆藏书27万余册),网络包库使用电子图书130余万种,每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近2000种,各类数字资源库近20个。馆藏范围主要以学院开设的各专业学科文献为主,其中会计、企业经济、贸易经济、财政、金融、保险类图书收藏较为完备。[8] 学术期刊《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3年将更名为《经济金融研究》)是全国创刊较早的金融期刊之一,位列全国三大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列为重要转载来源期刊。[9]
学术交流
2006年成功举办了“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10月成功举办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转型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