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面包有多少种?
可颂面包不是土生土长的法国面包?
什么面包才是真正的法国面包?
法国人平时是怎么吃面包的?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接触过不少法式面包,也知道不少知名的法式面包房(Joel Rebouchon、La Parisienne、Pain chaud……)。此处实名表白下Joel Rebouchon!
但是你知道不,现在上海的很多法式面包房出售的也不全都是法式面包?或是说,即使在法国随处可见的一些面包品种,也不一定都是法国土生土长的?说起正宗的法国面包,在我看来也就只有法国长棍或是乡村面包之类的硬质面包。
首先我们来说说法式面包,我粗略将法式面包分为两种。首先就是一般俗称的硬欧(法国人的话会说是le pain,直接翻译就是面包),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法棍。
当然法国人也根据面包的不同形状给他们赋予了不同名字。
比如: Pain de mie 长方的;Fougasse 扁形的;boule 圆形的;Ficelle 细棍;Baguette 长棍;faluche 帽子形状的等等。这可都是知识点啊~
当然不同的面包除了形状上不同,做法上也会稍有不同 ,有些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法式面包的另一个常见品种就是维也纳面包(Viennoiserie),市面上常见的可颂面包,巧克力酥皮面包,苹果酥,布里欧修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别,但是维也纳面包正如其名字一样,并不是法国土生土长的面包,而是从1838年由奥地利人 August Zang的面包房 Boulangerie Viennoise(维也纳面包房)起流行开的。
法国早餐文化的缩影可能不是源于法国
那我们就先来说说这些不是土生土长的法式面包。
首先是可颂面包,可颂面包的意思是新月。关于其命名的一个比较有名的说法是源于土耳其国旗。
以下是历史小课堂,请花一点点时间愉快阅读
1683年1月,奥斯曼土耳其人围攻奥地利维也纳。为了加快攻打进程,土耳其人想出了一个大胆而聪明的计划法国面包店名大全,在城市防御工事下挖地道,从后方偷袭防御工事。当然,他们是在晚上做的。可土耳其人不知道的是,维也纳的面包师喜欢在地下室的厨房工作。。。夜晚他们啃次啃次挖着地道,维也纳面包师们就在隔壁做着面包。
于是乎,土耳其人就如同在地下室面包师的耳边挖地道一般,面包师一直能听到士兵挖地道时发出的采摘和挖掘的声音,他们跑向城市保卫者并敲响了警报。土耳其人自然就被打败了。
为了歌颂维也纳的面包师,就有了新月形状的可颂面包。也不知道土耳其人被发现的那个夜晚是不是恰巧新月,如果是这样,可颂面包的名字也可谓双关了,不但让人记住了战败的国家,同时也让人记住了他们战败的日子。
后来——一百多年后——这些牛角面包由维也纳宫廷厨师带入凡尔赛宫,以庆祝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婚礼。
可别以为1770年这场盛大的世纪婚礼,能像如今一样,瞬间让可颂面包变得在巴黎街知巷闻。要知道巴黎的大多数餐厅,面包房都出现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就算民众知道在这场婚礼上大放光彩的可颂面包估计也只能从说书先生的故事中过过耳瘾。
当然啦,也有一些学者质疑: 可颂面包是否是由玛丽皇后带入法国的?毕竟可颂面包这一词最早在巴黎只能追溯到1850年左右,并且当时的人也没用“他们吃不起面包就吃可颂”这句话来描黑玛丽皇后。
即便可颂面包真的是由玛丽皇后带入法国的,但其也影响不到广大群众的饮食文化。真正让可颂面包成为巴黎早餐文化象征,可能还要在1838年的维也纳面包房问世之后,当时的可颂面包应该是使用类似布里欧面团制作的,而如今使用的是酥皮面团制作。(也有人说可颂面包是从1889年巴黎世博会之后开始流行的,不管怎样,两种说法都承认可颂是由奥地利人带入巴黎的)。
作为一名严谨扯淡的美食爱好者,我不得不承认,现今的酥皮可颂面包,确实是法国人的发明。根据法国的bread law(是的。。面包法。。。法国人嘛),最早的酥皮可颂食谱出现于1905年,在一名叫做Joseph Favre的人写的食谱中提及,正如美食学者Jim Chevallier所说 “The croissant began as the Austrian kipfel but became French the moment people began to make it with puffed pastry, which is a French innovation.”此处应有掌声。
法国美食虽然很多都不是法国土生土长的,但法国人就是有本事把这些全变成法国的,并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些是法国人的。
关于可颂,最后说一个小小的趣事,或许小伙伴们都知道,法国人能把任何面包都往咖啡里蘸着吃,然而咖啡与面包的搭配最早也源自奥地利,所以作为法国早餐文化的另一象征也是。。。。。(此处省略一万字。)
说完把别人的东西,用自己方子变为己有的可颂。就要说说恰恰相反的布里欧修面包了,是用别人的配方,把自己的东西升级了。
布里欧修这种面包可能在这里不像可颂如此常见,但在法国确实随处可见。前面提到“让他们吃蛋糕”这句玛丽皇后的名言,其法语原文“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中的brioche就是布里欧修了。布里欧修也是维也纳面包的一种,是一种鸡蛋,黄油含量很高的面包法国面包店名大全,也就是很“胖”的面包。
布里欧修(brioche)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404年的诺曼底,但是那时的布里欧修和现在的非常不同。在17世纪的一个布里欧修食谱中,1公斤面粉仅对应250克的黄油。而如今的布里欧修中,黄油的比例较高,甚至可以高达1/3,用的也是维也纳面包(记得前文说的维也纳面包房吧)的制作方式,可以感受到人的生活在变好
自由平等博爱的法棍
最后我们来说说法棍。
作为国民面包,法棍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法国人不仅早餐会吃法棍,吃正餐时,法棍也是面包篮中的常客。
法棍一般的经典长度是65cm,重250g。或许你觉得法棍也让我们难得见到了法国人的严谨,遗憾的是,法棍其实并不是“严谨”的产物,而是“自由平等博爱”的产物。
这句经典的法国标语,最早出现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1788年和1789年,法国出现了严重的面包短缺,面包价格水涨船高,最终其价格超出了承受能力,特别是对穷人和农民阶层而言。虽然富人们有很多精白面粉制成的精美面包,但穷人要么挨饿,要么只能吃由碾磨不良的麸皮制成的劣质食品充饥。
大规模饥饿最终引发了革命。对巴士底狱的猛烈攻击更像是对面包的召唤,而不是一场释放王冠的敌人的起义。人们大声喊叫面包,走上街头参加革命。
革命胜利后,制宪议会授权面包师只制作一种面包 ——“平等的面包”(pain d' egalite)- 由¾小麦和¼黑麦面粉制成,包括麸皮。这种面包最终成为了法国人的日常面包。
在拿破仑掌权后,他决心不再犯下前任所犯的错误。他的政府发布法令,为法国面包制定标准,明确成分和烘焙方法。并且,最重要的,指定了正宗法国长棍面包的面包制定形状和尺寸标准。这才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65cm长,250g重的经典法国长棍。(当然也有说法棍源于1920年的劳动法案,但我个人认为平等面包起源说更有道理。)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只有法棍才是最能代表法国的法式面包,正如,如果要找一句话来描述法国精神,那必定是“自由、平等、博爱”。
所以,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去面包店购买面包是一种相当重要且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在面包店,购买面包是有个既定流程的。当你选完你要的面包以后,销售员会问你“et avec ceci?”(只要这个?)你可以回答“ce sera tout”(就要这个)。
我在法国生活时间并不长,但也是目睹了法棍的多种吃法。
在甜点店的工作早餐: 一般是每人自助切下一段自己要吃的长度,用锯齿刀横向剖开,随意涂抹些黄油、果酱,也可以切一些当地的芝士夹进去,就像三明治一样吃;如果去面包店,会有更多加料的法棍三明治等着你;
作为餐前面包: 一般是切成片,记得要涂抹上厚厚的黄油,最后撒一小撮海盐,就是人间美味了;
还有一种非常法国的吃法: 手持法棍,边撕扯边吃,当然,记得蘸咖啡啊,不然你的咬肌就会日日夜夜地长大。
叨叨得我都累了,希望大家涨姿势了,持续关注,会有更多干货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