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超越大华及华为成最终赢家
2020年的安防产业,并不是安稳的一年:
2019年,安防头部玩家海康与大华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虽然他们纷纷表示并不受太大影响,但2020年的成绩,似乎也无法解释“不受影响”的话语。
而在2020年2月,大华股份董事兼总裁李柯递交了辞职报告;同年4月,大华股份财务总监兼副总裁魏美钟、副总裁张伟和副总裁燕刚均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
在传统安防市场看似趋于稳定时,2020年5月,华为机器视觉把新品发布会定在中国安防之都杭州,现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机器视觉总裁的段爱国,更是在发布会上直言: 华为今年肯定做到前三,目标五年内做到第一。
而海康威视,作为安防产业的龙头企业,它在2020年,却是低调与异议并存的一年:
1、股东“套现”风波;
2、智能家居品牌萤石独立;
3、实体清单影响逐步显现;
4、宣传内容以产品和技术为主;
5、停止涨薪,降低福利;
6、……
2020年的海康威视,似乎不再是指点江山的将军,更像是一个拼杀在一线的团队——除了一往直前,别无出路。
而正是在这种看似没有后路的环境下,海康威视再一次用成绩刷新了大家对它的认知——在2020年,海康威视销售额高达634.2亿元,增长率为10.01%。
可以说,2020年,海康威视继续位居安防产业的“王座”。
高调的“友商”们
对于此时的海康威视来说,他的竞争对手只有2家企业——大华和华为。
大华作为安防界的“千年老二”,其唯一的目标就是紧跟海康威视,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离海康威视的距离逐渐加大:
虽然大华与海康威视的距离逐渐被拉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大华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并不低——据相关媒体主编称: “大华在2020年期间,数奖数到手‘抽筋’。期间更是代表杭州地区获得了‘智慧城市’奖项。”
同时该主编也提出疑问: “大华真的是杭州区域的代表?”
据相关报道称,大华在2020年初,其董事兼总裁李柯递交了辞职报告,而此刻距他期满三年仅差数月,对于李柯的离职安防公司起名,大华方面并没有任何解释。随后,大华三位高层也逐一离职。而在大华股份正式发布2020年财报的前一天,大华股份三位高级管理人员应勇、吴云龙、陈雨庆选择书面辞职报告:
1、应勇因公司业务管理调整,申请辞去公司高级副总裁职务,担任杭州华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2、吴云龙因公司业务管理调整,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担任浙江大华安防联网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3、陈雨庆因公司业务管理调整,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担任浙江大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但对于大华来说,这并非最糟糕的事——据知乎及相关平台网友称,为了节约支出,大华从2020年初开始减少各类福利,缩减员工数量,从而控制支出。
而在此环境下,大华发布的2020年营收快报仅为264.6亿元,增幅为1.21%;而净利润为39亿元,同比增长22.42%。
此外,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大华股份把部分重心放置在其投资的汽车公司——零跑汽车。据报道称,大华股份希望把零跑汽车打造成“汽车界的大华股份”。但就目前而言,虽然零跑汽车在产业中颇有名气,但口碑并不佳。
但相比大华,华为机器视觉在2020年显得更加高调——华为机器视觉总裁的段爱国表示,“华为今年肯定做到前三,目标五年内做到第一”。对于这一说法,业内人士并不认可: 安防产业虽然不大,但竞争压力并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机器视觉随着华为云与计算BG提升为一级部门之后,机器视觉的地位也随之提升,似乎未来可期。但对于华为的布局来说,机器视觉仅仅是华为在5G布局中的一环,并非是华为的全部。据华为前员工表示,机器视觉在华为的地位较为尴尬,虽然它是华为云与计算BG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但它的发展并非是独立,而是跟随华为云与计算BG的需求来布局市场。
此外,随着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兼任华为云与计算BG,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华为云与计算BG将成为华为消费者BG的支撑。
但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采访中可以发现,随着华为在智慧机场、智慧煤矿等产业的布局,华为云与计算BG也将稳健发展,并成为未来华为的重要营收之一。
而华为机器视觉,在短期内并不会超越大华、海康等安防巨头,华为机器视觉似乎也深知这一局面——据某安防媒体主笔表示,在3月7日的华为机器视觉发布会上,华为没有再喊任何口号。
对于段爱国的口号,业内人士也从最初的“惊愕”,到如今的“坦然”: 华为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对传统安防造成冲击,他们还有短板并未解决——虽然华为提出了“分销3.0时代”的概念,但分销系统及团队的建设并非短期内能够实现,如要实现海康或大华的体量,那么华为至少需要2-3年时间。
海康: 低调中的稳步前进
对于海康来说,2020年同比增长虽然超过10%,但这并不“值得”庆祝——与大华一样,海康在2020年初,就开始降低各类不必要的支出,而这一切,均是因为实体清单所致。
自海康在2019年5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海康就面临着诸多挑战: 海康威视虽然在全球安防产业中排行第一,但其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在部分关键性设备中,海康依然依赖美国技术或产品的支持,如当前安防智能化中最为重要的CPU、GPU芯片、存储硬盘等设备。
虽然我国不断在芯片、存储等多个领域投入研发,但短期内无法实现完全替代。同时,由于全球半导体的紧缺,从而导致安防芯片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但对于安防产业来说,其芯片与其他消费电子芯片的要求并不相同——目前智能化安防产品的芯片制程通常在20-24nm,部分国内半导体制作商可以从事这一方面的制作,特别是中芯国际,其目前已经实现14nm的量产,20-24nm制程的安防芯片,并不是他们的利润重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导致华为在2020年9月之前大量购买全球芯片,导致上游产业的产能全面上涨,同时消费电子产业对芯片的数量要求剧增,导致全球芯片供给出现不足的问题。
与消费电子所采用的芯片相比,安防芯片的利润并不大,目前安防芯片在被炒作后的售价约120-140元/片,而在高端芯片方面,价格更是从500炒作到6000,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他们并不是受益者——最终销售价格,与做制造商没有任何关系。
在数量方面,IHS表示,2021年全球将生产约5.5亿个摄像机,而中国则占据了50%。虽然数量众多,但据2019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摄像机中,约有70%采用海思芯片,而TI等企业,也并没有把这一市场作为重点市场进行培育,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全球市场变化。
这两大问题导致目前安防芯片出现紧缺。而值得庆幸的是,据业内人士称,海康在得知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立刻购买了大量关键设备及产品,并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笔者询问海康威视内部人士时,该人士表示,目前海康在购买芯片方面,并未出现芯片价格增长问题。
同时,海康威视原董事会成员龚虹嘉逐渐抛售股份的行为,导致资本市场对海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数据显示,2021年3月,龚虹嘉减持公司股份1.1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1%,套现大概60亿。而在2020年期间,龚虹嘉累计套现金额已接近90亿元。
龚虹嘉的这一行为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海康威视已进入最后‘收割期’”,并表示“海康威视步入‘亚健康’”。
其次,海康威视还剥离、分拆子公司——海康威视将热成像事业部资产作价8亿元转让至创新子公司海康微影名下;并拟分拆智能家居子公司萤石网络独立上市。
据海康威视2019年报披露数据显示,智能家居业务(即“萤石”)营收规模为25.92亿元,同比增长58%,2020年上半年,智能家居板块营收为11.8亿元。在披露文件中指出: 萤石网络将作为下属智能家居及云平台服务业务独立上市,通过科创板上市加大对智能家居综合解决方案及云平台服务业务核心技术的进一步投入,实现智能家居业务的做大做强,持续为个人、家庭及各类家居场景下的用户提供智能化产品和优质服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家居这条赛道上玩家众多,既有手机厂商,又有传统家电厂商,也有互联网厂商。从出货量来看,小米、美的、海尔位居行业前三。依据IDC对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 小米凭借占据16.3%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其次是美的11.3%,海尔9.8%。
写在最后
对于此时的海康来说安防公司起名,其营收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从营收来看,自2017年后,海康威视营收与利润增长幅度不断缩窄,可以看出整体业绩面临增长困境。
为此,海康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来自创新业务板块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使得海康威视维持正增长格局。根据半年报披露的各板块营收来看,以视频产品及视频服务板块营收同比增长1.45%。但创新业务板块同比增长40%,其中智能家居微增3.52%,机器人业务同比增长46.48%,其他创新业务同比增长180%。
但就目前来说,海康选择把创新业务板块进行拆分,不难发现其未来市场布局——以海康威视AI Cloud为核心,打造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企业。
或许对于海康来说,放手,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