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苏明玉背后的责任意识
本文原创首发于百度百科TA说平台
一个苏姓的家庭,突然遇到了母亲离世的事情。苏家的儿女们,开始前去处理母亲的后事。而名叫苏明玉的女儿,在安排了母亲的后事后。因为父亲想去国外居住,她便带上父亲开始回老宅子去取有关的物件。
这是由简川訸执导,姚晨、倪大红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的开端。在剧作的这个部分当中带明玉的微信名,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来自苏家儿女们所面临的赡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苏家的儿女们都有各自有所差异的表现。
而让我们观众较为关注的,可以说是女主人公苏明玉身上的表现以及她与父亲、哥哥之间的相处呈现了。在这个部分的内容当中,我们更能够看到苏明玉背后隐隐约约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素养
电视剧《都挺好》的故事里,以苏家儿女面对母亲离世作为引子,开始了整部剧作的事件叙述。尤其是母亲离世后,关于父亲的赡养问题,直接摆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对待父亲的态度以及行为,则往往会成为他们工作、生活上的重要担子。
此时,苏明玉所体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理解。她,懂得父亲的不易和难处。而且,她更理解父亲的心中想法和意愿。所以,当苏父希望到国外居住的时候,她会带着他去老宅子收拾些东西。
与其说这是一份理解,不如说是一份照顾。而照顾的背后,透露的更多是关于她的一种生命素养。照顾,其实也是一种责任的行为体现。它在展示苏明玉内在素养的同时,更融进了她肩上所负有的责任。因而,这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的体现。
电视剧中,苏明玉曾经打电话给石天冬,让他给她的父亲送去外卖。与此同时,她还告知石天冬,不要让她父亲知道外卖是她订的。
这,是剧作中关于苏明玉对待父亲的态度与行为体现。它们一方面彰显了她对父亲的关心和照顾,另外方面,又体现了苏明玉为人处世的一种素养。
表面上,是苏明玉对父亲的关心和照顾。实质上,却又是苏明玉懂得人情世故、富有素养的特征展现。而这份关心和照顾,恰恰又是苏明玉担负责任的行为体现。因此,她那份责任的意义上,其实是一种生命素养。
责任,隐藏着情感
电视剧《都挺好》,向我们所呈现的苏家,其实是一个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家庭。他们之间,也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也因为这样,这些矛盾可能会随时导致家人之间的分崩离析。
面对这样的家庭,女主人公苏明玉有着自身的难处和伤痛。毕竟,因为苏家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她曾经想过与他们划清界限。但是,她与苏家之间,又有着那些千丝万缕的情感存在。
是亲情,让她在面对苏家各种问题而绝望时,看到了希望。是亲情,让她在尝试与苏家划清界限时,而不忍心、又不舍。
所以,当故事中的苏家,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苏明玉,总会向他们伸出相助之手。这份不忍心、这份不舍、这份相助,恰恰是女主人公苏明玉担负责任的情感外化。
如此带明玉的微信名,她的那份责任的背后,是一种真实、无价的责任意识。同时,更是她对亲情的最好的表达与诠释。因为责任,她才会尝试与苏家划清界限时,依然割舍不掉。而又因为亲情,她才会在与苏家出现问题时,愿意去出手相助。
可见,她的责任意识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珍贵的亲情。很多时候,责任意识的阐发,并不仅仅是体现在人们表面上的行为行动。更深的意义上去讲,是我们埋藏在责任意识背后的情感源泉。
就如电视剧《都挺好》的女主人公苏明玉那样,她在体现责任的同时,往往是她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亲情的珍惜。也因为这样,她才有了守护苏家以及爱护苏家的情感外化。
责任,需要去承担
虽然苏家存在着各种问题,尽管苏家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可是,女主人公苏明玉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抛弃。相反,她还会常常给他们提供些帮助。
在剧作的故事里,苏明玉曾经被责怪她往日里并不怎么关心父亲。尽管如此,她还是提出希望父亲到她那里去住。虽然苏父不同意,可是,这仍然体现了苏明玉在行动上,乐于主动承担责任的表现。
其实,对于苏明玉来说,她不仅因为亲情而割裂不了与苏家的关系。更深的意义上去讲,她也是因为亲情而去主动的承担照顾父亲的责任的。
在苏家的人际关系中,苏明玉虽然遭遇了冷漠和不解。可是,她却依然会在苏家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可见,她是深深地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她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责任,并主动地去化解苏家的问题。
因此,她的责任担当,也让苏家人明白了沟通的重要。与其说是苏家人的觉悟和明白,不如说是苏明玉以自身的素养、情感以及担当等,去内化为对苏家的责任意识,从而以外化的行动主动承担起照顾父亲和沟通家人的责任。最后,让亲情得到了表达和升华。
剧作的故事,也告知我们,苏明玉的行动和责任担当,让苏家走向了亲情的回归。他们,也在最后懂得了亲人间的无价情感。所以,当家庭存在矛盾时,当人与人之间存在不解或误会时,主动承担那份化解的责任,是值得大家去深思和实践的。
责任,对于人生来说是关键和重要的。它们,可能是社会的责任,也可能是家庭的责任等。责任意识,影响深远。而对于苏明玉的故事,电视剧《都挺好》则向我们诠释了她背后责任意识的价值与意义。(文/蓝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