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英文名字 沙利文ChocolateShop张爱玲
新上海的马路、公寓的命名方法有时候真的是简单又搞笑。
高乃依路、皋兰路;马思南路、思南路;慕尔鸣路茂名路。
大楼的名字也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沙利文公寓的命名,就因为楼下有个卖沙利文饼干的店。
向明中学旁边的卜邻公寓,人家有好好的名字,阿布罗林公寓。后来我们改名字了,就变成吃萝卜干的邻居,意为邻居友好相处保持吃萝卜的艰苦本色和优良传统。
好在密丹公寓不是因为楼下有个皮鞋店,就被叫做皮鞋公寓了。
1939年建造的沙利文,小型公寓面积不大设计标准很高。水磨石铺地、柚木地板、浴缸、暖气、电话,吸引了当时的高端住户。
沙利文三个字在老派沪语中常被作为糖果饼干的代名词。
沙利文:
Sullivan’s FineCandies沙利文糖果行,洋人沙利文自任经理。20年代沙利文糖果行改称沙利文面包饼干糖果公司,美国俄亥俄州注册新闸路开设工厂。
坊间传说沙利文的什锦巧克力糖,沪江纱厂总经理徐义德儿子的心爱之物,妈妈每次去南京路,都要给他买回来。沙利文的西点,则是时髦人士在家待客的不二之选。
1949年以后沙利文公司,与苏格兰人詹姆斯-义利的义利食品厂、马宝山糖果饼干公司等合并为上海益民食品四厂(后上海光明集团)。四厂是国内第一家生产方便面的工厂,曾经推出过酒心巧克力,居然有过茅台酒味的。
这些都是沙利文之后的老人们的回忆。
如果说沙利文糖果饼干,是女人和孩子的最爱,沙利文巧克力咖啡馆则是男人们的选择,当然张爱玲的名字更是十里洋场的代名词。
咖啡传入魔都的时候,没有独立营业的咖啡馆。上海最早提供咖啡的大概是德记西餐馆,竹枝词里记载:
大菜先来一味汤、中间佳肴难辨详;布丁代饭休嫌少,吃过咖啡及散场。
沙利文咖啡馆英文名字ChocolateShop,译成中文是巧克力店。咖啡馆有东沙利文和西沙利文两家:
西沙利文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麦德赫斯脱路今泰兴路路口。两层英式建筑,店堂面积不大。上下两层,楼上有自动选曲的电唱机,顾客们边喝咖啡边欣赏乐曲,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楼下东、西两侧各有一排火车卡座,中间是十多张小圆桌,不供应西餐。
南京东路、江西中路处南京东路229号,通常被称为东沙利文。记者爱德加.史诺回忆在此邂逅第一任妻子、时任美国领馆秘书海伦。
维多利亚风格的英式两层楼建筑,底楼宽敞的大厅摆满就餐的方桌,美金五毛钱就可以在那里坐半天了。楼上是一圈很宽的长廊,中午供应简餐晚上供应大菜。当时新雅茶室里的茶,卖一角钱。普通茶馆、茶楼一壶茶是三分钱。
历史传承后来的淮海电影院地下巴黎咖啡厅,喝一杯咖啡或是去隔壁的成都路双档吃到撑价格同等。苦的咖啡咖啡馆英文名字,慢慢的小口喝,追求时髦以前现在是要花血本的。
东沙利文旧址于二十世纪60年代拆除,建了华东电管局大楼。
魔都,民国至今,孵咖啡馆一直是摩登的生活方式的侧影。
PS: 《张爱玲的咖啡馆》
张爱玲1945年发表在《天地》杂志上的《双声》一文讲到过,自己同好友出门不论干什么,最后的终点大抵找一家咖啡馆。
某日,好友在阳台上问张爱玲:
如果离开上海,你最想念的是什么?
爱玲手叉腰深情、傲慢、淡然的微微仰头说: 飞达咖啡馆的香肠卷。
友人按下快门后留下了一张经典照片。
飞达咖啡馆CarlFiedler咖啡馆英文名字,早年在上海百老汇路现在的虹口大名路,后来在静安寺路1199号设了分号。张爱玲小时候父亲带她去喝咖啡,“叫我自己挑拣,他自己总是买香肠卷”。
1950年,张爱玲搬入卡尔登公寓。每天都会被隔壁起士林面包的芳香味唤醒: “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日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
张爱玲可能有点记忆模糊,平安大戏院边上的飞达,跟起士林没有关系。不过又何妨呢?沿着张先生走过的静安寺路从东往西:
226号Rose Marie、
883号Chocolate Shop沙利文、
1001号New Kiessling Cafe。
“这家大概主要靠门市外卖,只装着寥寥几个卡位,虽然阴暗,情调毫无。靠里有个冷气玻璃柜台装着各色西点,后面一个狭小的甬道灯点得雪亮…”
凯司令创办于1928年,店名意为纪念北伐军凯旋。
一年后3位中国西点师以8根金条盘下,转而经营西餐、咖啡和饮料。当年静安寺路上唯一一家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最有名的就是栗子蛋糕、芝士鸡面和自制的曲奇饼干。
现在的凯司令还在,1001号。李安在电影中的街角场景中把飞达置换成了凯司令,图的还是当年的氛围。
恍惚中我们似乎还能看到王佳芝坐在那里,等着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