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最短的街,在这个位置!名字叫……
她是张店最短的街,呈弯月状。
她曾经是饭店林立,车水马龙,市井繁华的一条美食街……
这条街叫饭市街!
饭市街是张店最短的街,沿张店二马路一路南行(火车站方向),到张店最美的大院"復聖里"门口向左转(向东),就是饭市街的西入口了。
进入饭市街10余米便缓缓由东向南(向右)弯过去,大约50米左右,就到泰康街了。(再从泰康街向东10余米,就是三马路)。
它是一条全长不过60~70米,宽不过5米,呈弯月状(联连二,三马路)的一条短街。
这是一张一九三六年饭市街的示意图(点击可放大)
饭市街的形成与人们习惯抄近路走有关。一九0三年元月二十日,胶济铁路由青岛修至周村并通车,五月张博线开工兴建,到一九0四年六月一日胶济线及张博线全线竣工通车。张店站周边迅速发展,店铺林立,商业发达。到一九四九年张店私营商业达623家(张店区志)火车站周边形或当时最大的商业圈。
张店站候车室(民国时期)
选自《鲁中晨报》
从张店"街里"(张店原称张店镇街里十字街周边,也就是人民公社成立后四,五,六,七大队)到站上(火车站周边),走的人多了,形成一条小街,沿街原有房屋和后沿街建的房屋,成了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商业街和居住地。
老张店示意图
饭市街从我记事(上世记五十年代)就没有饭店。这让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叫饭市街?也许历史上饭店林立?一直在我心里是个迷,直到二0一四年四月,我才解开这个迷。
上世纪初~四十年代,确实有好多饭店,如:振兴馆,饭市街1号,掌柜赵金喜,做五香牛肉最有名(清真);鸿兴村,饭市街2号,掌柜赵可宝(清真);孙家饭铺,饭市街3号,掌柜孙世贤;仁义馆,饭市街四号,掌柜马惠庆,(清真)主营牛肉面条;庆祥斋,饭市街7号,掌柜刘昌武。
饭市街上还有福园居酱园,掌柜阎同龢,山大酱油厂,饭市街17号掌柜阎赓禹,三义成醤油店,掌柜孟兆山,大同旅馆,饭市街十二号。
饭市街上饭店、商号门头都不大,有的是前店后厂。短短的饭市街上有这么多饭店、商号足以证明当年饭市街的人口稠密和市井繁华。
饭市街周边还有多家饭店,如红源楼、鸿顺居、同顺居、五芳斋、一顺斋、同兴馆、源兴馆、中和饭庄等。加上流动的食品小摊,给南来北往的商贾,旅客带来方便,也惠及了周边居民,逐渐形成了张店火车站周边的美食圈。
老张店照片。方框中为饭市街位置。
这张照片拍攝时间大约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拍攝角度分析可能从火车站上的水塔向偏西北方向拍攝。
饭市街一九七八年在火车站广场(第一次)及杏元路改造扩建中拆除了,原址位于现火车站广场西北角,中心路入广场转弯处(右侧)。天乐园商场,齐韵大酒店东南向。
饭市街己消失几十年了,五十年代后的饭市街我记忆犹新。
从二马路左拐进入饭市街,右侧第一家是顺记文具店经营纸,墨,笔,砚兼营刻字,因位于二马路饭市街口刻字柜台面向饭市街,大部分人对刻字店印象深刻,也是张店为数不多的刻字店,人们对文具店淡忘了,店主人是一个和气可亲的大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并亲自操刀篆刻。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成立了刻字社。我的第一枚章就是在这个店里刻的(一九六五、七)繁体字,梨木的小方章,五角钱,是我第一次收入的见证,难以忘怀,我一直把它珍藏。
第二家是摆小人书的(当时张店还有几家,二马路曲艺场门口,二马路旧货委托部北邻,淄博市第二医院门口等),是孩子们放学后的聚集点,就像现在进入了图书馆。
用家长给的不多的零花钱,不舍得买支冰棍,买二块糖吃,交二分钱看一夲,她家小人书很多,我看过《快乐王子》、《白雪公主》、《卓娅和舒拉》、《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战士》《聊斋故事》等等,有些小人书是成套的吸引你看完一夲还想看下一夲。看书是不准交换看的,但我们也乘主人不留神,迅速交换看,赚点小便宜,两人会心的一笑,出了店门,还会炫耀一下,有时技术不到位,被发现或被别人告发,就泡汤了,店主人会教训你一顿,第二天照样去看书,店主人照样欢迎。少年从小人书中得到不少初步知识和欢笑,至今沥沥在目。如今张店飞速发度扩大了不知多少倍,再也难寻觅这样的书屋了,真想再坐到长条矮凳上,看一下午小人书,体会一下童年的快乐,和求知的欲望。
第三家是压面条的,当时压面条的机器是手工摇一个大轮子,带动压面机。我依稀记得自带一斤面粉加工费五分钱。在当时去压面条吃也是必较奢侈,一般是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或过节,再就是有病号,把平时不舍得吃的面粉拿去加工成鲜面条(一般人家不舍的花加工费,用手擀,现在手擀面成了餐桌上的精品,时代变迁,吃面条也在转换口感)。
去压面条时,我们会帮着摇轮子,不过脚下要垫上一块木板,才能够到轮子顶瑞,摇完了大轮子面饼就压好了,再摇小轮子面条就象竹帘孑齐刷刷的切出来,落在木盘里,看到加工好的鲜挂面,还很有成就感。
这时饭市街转向南,是同学家,他是家里的老三,是银行街小学的,比我高二级,他当时长的高大,有力量,不知他怎么学的会钓鱼。我们经常星期六下午或星期天跟着他去王舍庄东面,张博线西侧的藕湾里去钓鱼。
往南有个很短的小巷,里面住着同学的大哥和两位同学,过了小巷是一个小维修店,干些小维修活,我觉的他修压水机最拿手,他把一根烧红的圆钢,在铁砧上拍打几下,并在铁砧尖部轻轻几下,就把打扁的圆钢就弯成了半圆状,用冲子把圆状前部后部冲上一个孔,一个压水机压把就做好了,我也看的入迷。有时帮着拉风箱(也不多见了)吹小红炉烧铁,加煤,手忙脚乱的弄的满脸黑灰,像个大花脸。还津津乐道的讲给别人听,引的同学们经常围观。这也算我最学习的制造知识吧。
小维修店南邻是大同客栈,门头不大,门口有招牌,进门沿一个短甬道才到往宿的地方,院子不大,院内水缸养着莲花,很干净整齐,显的很幽静。
再往南就是一座小楼,紧靠泰康街了,小楼分住三户中间一户是同学家,北面一户是她伯父家,我是常客,因大叔是张店养金鱼的高手。(张店当时有几个养金鱼的高手,张店街里张师傅,小贾庄刘大爷,交通局林大爷)。大叔家有一个小院,除了一棵小树,全部佈满了鱼缸,有观赏的鱼缸,孵化小鱼的,有养水的,养鱼虫的,根据用途深浅大小不一错落有序的很整齐。观赏鱼缸浅一些,缸里养着当时名贵的金鱼,头顶着红红的花是狮子头,有大眼泡的水泡和全身长满米粒的珍珠鱼等,除珍珠鱼外,个头都非常大,颜色艳丽,鱼尾又长又大,在长满长长绿色青苔的水里悠闲的游着,非常漂亮。到了投食的时间,它们就上浮,游到你眼前,吐着水泡,看那鱼的眼晴似乎是想与你对话,让我眼前出现电影《追鱼》的人鱼对话的美景。
我也帮着干点活,挑点水,吸缸里的污物,最后得到的奖励,送给你约二公分长的小金鱼,回家养着。后来我养热带鱼就是在这童趣中学到的知识。
我还要说一下养金鱼的缸,老张店人都叫乌缸,也就是泥缸,是低温烧成的黑陶土缸,当时应用很广泛,洗脸,洗菜,洗衣服和花盆等各种系列型号,很实用,便宜。土产店,大集上都有销售,现在难以寻觅,不见它的芳容。当时一般人家有套博山瓷套五盆,就算高档了,现在也快成"文物"了,记得一套盆一元二角钱相当当时一天的工资。
由于这些乌缸、盆等怕碰,一旦有裂纹就渗水了,又不舍得扔,就请锔缸、锔盆的"轱辘子"(张店话)给锔好(派生了一门手艺,一般用肩挑着工具,走街串巷给居民带来方便实惠)用手摇皮带钻,在裂缝两侧等距离钻好半深孔,用事先制好的巴锔子锔上,抹上用桐油浸的石膏,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我家的洗衣盆就锔了十几个巴锔子,使用了二十多年,七十年代才不用它了,成了大花盆。童年看到这一串街、走巷的手艺人,在招揽生意时大声吆喝着,锔碗、锔盆丶锔缸来!谈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仍响在我的耳边。年轻人只能从书夲或影视上看到了。(这些手艺人有的还会打锡壶,锡罐)
饭市街西口左边苐一家是果品店,这个店敞开式经营,各种果品摆满了店里店外,供人们选择。特别是天渐渐暗下来,几盏电灯齐亮(饭市街居民用上电照明是比较早的。我居住的地方一九六四年才用上电照明,虽然相距不远),水果呈现五颜六色,更加诱惑我们。虽然水果很便宜,一个西瓜二角钱左右,那时收入低,孩子们一般不向大人讨要钱买水果,(要也不会轻意买)走到那儿看见那些可口的水果,就想流口水,急忙走开,但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
第二个商铺是酱菜,调味品店,经营酱油,醋,花椒,八角,盐等。孩子们一般不进这个店,偶而打酱油,买醋。买醋还会偷偷喝上一口,售货员就高声喊"小心找的零钱,别丢了!把醋瓶子拿好!"的叮咛。现在还能回想起当年叮咛的声音。一九五六年这两个店合私并入蔬菜公司。
东面还有一家,他们家房子紧靠三马路车站公安派出所后墙(西墙),院子砖墙很高,墙顶还插了些玻璃片高档水果店名,太阳西晒,玻璃返射的光五颜六色。
在这儿路宽点,有一口水井安了压水机(一九五五年,张周市在张店安了八台压水机高档水果店名,有饭市街,银行街,回民饭店和车站饭店中间,斜马路瑞祥茶庄北侧,保安庄其余三台没查到位置)供张店居民生活用水,后来水位下降,饭市街水井没水了,就到附近位置用水,当时爱唱歌的小高(健民)就经常帮胜利理发馆(二马路十一号)到银行街用车拉水,一边拉车一边唱(站在四宝山上望下看……)几十年了也不能把他忘记。
饭市街左侧从这个位置由东转向南。
从第一户到饭市街口,仅有一家买茶水的。现己看不出昔日商家的一点踪迹。
饭市街虽然很短,街面也很窄,但人流量很大,是三马路南端和火车站周边去二马路商业区的必经之路。
每天下午学生们放学,这条街就更热闹了。除了看小人书,女孩子跳皮筋,蹋键子,丢沙包,有的在交换收集的糖纸;男孩子搧牌,弹蛋,打橇(用20公分长2公分粗的树枝,削尖两端,用一块木板,打尖部,弹起后击之,击的远的算赢了)。冬天滚铁环,抽懒老婆(陀螺)还会扛拐(用一条腿站立,搬着另一条腿,互相撞击,谁被撞倒或把腿松下来,就算输了)玩得不亦乐乎。
这条短而整洁的街,春,夏,秋基夲上家家门口养一两盆草花,红红绿绿赏心悦目。
到了冬季特别是元宵节,户户门口挂两盏灯,晚上照亮了小街,特别有风味。也是孩子们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一连三天,就盼着夜幕早点降临,草草吃点晚饭,就跑到街上嘻闹去了。华灯初上到二马路上观看各种花灯,品头论足象个行家,对灯迷的迷底,争个不休。但一听到锣鼓声就一拥而去,从饭市街穿过去到三马路,看各种扮玩队伍,那随着鼓点舞龙,舞狮的大显身手,表演出各种动作,踩高跷的,耍旱船的,蹦蹦跳跳的毛驴,还有那一台台带故事情节的芯子,感觉非常美,大饱眼福。我还很喜欢那火流星,在夜色中齐舞,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儿时的天真看什么都很美,牢记在心中。
张店当年繁华的市井景象,在这条小街上呈现出来,一派昇平祥和,几十年过去了,童年的乐趣,满滿的十分鲜明的定格在脑海中。
一个生你养你的地方,不管她多么贫瘠,落后和富庶,繁华,都会在你脑海里划下印迹。不管你走到天涯与海角,也会时刻关注这个根系在的地方,对她深深的眷恋,她取得的每一点成就,让你更加热爱她,怀念在那片热土上的点点滴滴……
写一首小诗,献给己消失几十年的饭市街,与邻里,同学共忆之。
往事童趣绕眼前,
六十余载未消烟。
街坊邻里同学情,
花甲之颐尽笑谈。
文 / 孙云翼
文中老照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Tags标签:高档水果店名 有机水果高档水果包装盒图片 店名美发店的店名高档上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