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难猜 繁体字难认街头广告招牌不规范用字损城市形象
商家为吸引顾客,在临街铺面安装形形色色的广告招牌。这些各种材质、设计醒目的广告牌和霓虹灯,既吸引了顾客的眼光,又扮靓了城市风景,为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县城区部分商家招牌存在用错字、别字,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错字别字“招摇过市”
记者发现,部分商家在制作广告牌时,不仅会出现错字,还会借用别字。
在武仙路商务楼一家餐饮店,店名中“藕”字草头竟然是由两个“十”组合而成,如果不细看的话不规范用语,广告语,店名,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错别字。
同样在武仙路一家洗衣店,将成语焕然一新作为店名,但是,广告牌上“焕然一新”的“一”写成了“衣”。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某某屋记”,“记”字言字旁那一点用一个水果代替。
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帮10岁的儿子听写成语时,孩子将“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在他给儿子更正的时候不规范用语,广告语,店名,儿子却突然发问: “爸爸,那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牌子上写的就是这两个‘衣’啊?”对此,杨先生既无奈又担心: “家长和老师费了好大劲才教会他们这些字怎么用,结果努力全让这些滥用词的人给毁了。”
繁体字市民基本靠猜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商家在招牌上用繁体字得现象比比皆是,一些繁体字根据其所在的情境,居民大体知道它本来应该是什么字,有一些繁体字使用后,市民直接不认识。
在五龙城的某餐馆招牌中的“順”“魚”“館”都是繁体字,武仙路的某瓷砖店“馬”“羅”“磚”也是用的繁体字,世纪广场附近一房屋中介公司将“某某置業”,其中“置”写的是异体字,“业”写的繁体字。
针对这类五花八门的繁体字招牌,不少市民朋友直呼看不懂。“四川人眼睛尖,认字认半边。”一位市民朋友告诉记者,有的繁体字认不到就直接认半边或者蒙。
记者注意到,市民在认这些繁体字的时候,大多是根据前后其他字来“猜”繁体字是什么字,用习惯性的思维去判断,而真正认识这些繁体字的并没有多少人。
广告用语求创意忘规范
记者在体育馆附近看见,一家川菜馆,将店名中的“礼”字右半部分换成了一颗红彤彤的辣椒。这样的创意虽说能让人多看几眼,但却并不规范,实在不可取。
还有不少面馆,在招牌中将“面”字艺术化、形象化,以一双筷子挑起盛在碗里的面条代替。这样虽然十分形象直观,但是同样属于用字不规范。
在老城区一家服装店,直接将“韩”字部分艺术化,使用韩文代替其中部分笔画。这样涂鸦式的改变传统文字,实在不可取。
“根据规定,在公共场所使用繁体字是不允许的,属于不规范用字。”县工商局广告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招牌、广告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禁止使用繁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异体字。
“武隆不是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嘛,这些错别字出现在大街上,实在是不应该啊,有损城市形象。”
在此,记者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在公共场合一定要规范用字,这不仅是对文化本身的尊重,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
Tags标签:不规范用语 广告语 店名 广告法绝对化用语规范 文明用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