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学 > 英文名字 > 中国人都是怎样取英文名的

中国人都是怎样取英文名的

投稿人:名字学起名网2020-09-29 17:08:14

《中华读书报》2019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1-201

我现在知道的1879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开始中文教学的中国讲习第一人,是晚清安徽举人戈鲲化,其英文名为Ko,K'un-hua。这已是依据威妥玛式的拼法取的英文名了中国人取什么英文名字,而此前国人的英文名,大致常依照马礼逊(1782—1834)与丁韪良(1827—1916)之美国长老会宁波差会的一些拼法,以粤语或吴语做基础。然而,更早的西文名,如随侍利玛窦(1552—1660)的两位中国修士游文辉EmmanuelPereira(葡萄牙名: 埃曼努埃尔·佩雷拉),倪雅谷JacquesNeva(葡萄牙名: 雅克·内瓦),其西文名已相当地道。而这些明朝末年及近代史上国人的英文名或西文名,都不在拙文讨论范畴内。

胡适一代学人取英文名的主要方向

辜鸿铭在他用英文翻译的《大学》出版时署名为KuHung-ming,这个英文名是他开始在张之洞幕府工作后,以蓝青官话发音,拼出来的英文名。事实上,其英文名至少还有三个,有的是以闽南话拼出来的英文名,如KohHong-beng,有的是其英文笔名,如AmoyKu(辜厦门)。到了胡适这一辈学人,取英文名的路径大约有三个大方向,且对后来者影响较大。

中文名大体依照威妥玛拼音拼写

胡适HuShih

赵元任YuenRenChao

鲁迅LuHsün

张道藩Tao-fanChang

张东荪ChangTung-sun

蔡元培TsaiYuan-pei

陈独秀ChenTu-hsiu

傅斯年FuSsu-nien

吴宓MiWu

现代诗人朱湘HsiangChu

史学家李剑农LiChien-nung

梁实秋LiangShih-ch'iu

老舍/舒庆春ChienChunShu

周建人ChouChien-jen

钱鍾书Ch'ienChung-shu

康有为万木草堂弟子陈焕章ChenHuan-chang

东南大学第一任校长郭秉文KuoPing-wen

著名中外关系史专家冯承钧FengChien-chun

旅美华裔史学家唐德刚Te-KongTong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HouJen-chih

甲骨文专家胡厚宣HuHou-hsuan

社会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梁方仲LiangFang-chung

梁启超之弟、词学家梁启勋LiangCh'iHsun

物理学家任之恭Chih-KungJen

现代诗人、翻译家梁宗岱LiangTsongTai/LiangTsung-tai

世界著名水利专家郑肇经ChengChaoChing

李政道Tsung-DaoLee

旅美著名史学家房兆楹FangChao-ying

旅美著名史学家何炳棣Ping-tiHo

旅美著名学者周策纵ChowTse-tsung

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东亚馆馆长钱存训Tsuen-hsuinTsien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高友工KaoYu-kung

台湾大学教授夏济安Tsi-anHsia

旅美华裔学者陈世骧Shih-HsiangChen

《三国演义》法译作者王家煜WangChia-yu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周祖谟ChouTsu-mo

旅美著名史学家余英时Ying-shihYu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弱水ChenJo-shui

香港学者郑培凯Pei-kaiCheng

傅斯年侄女、旅美史学家傅乐淑FuLo-shu

南京大学教授、茅盾研究专家叶子铭YehTzu-ming

台湾经济学家、红学家赵岡ChaoKang

保留翻译成英文的中文姓氏,嵌入地道的英文名

陈衡哲SophiaChen

英文《京报》总编辑陈友仁EugeneChen

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张默君Chang,SophieM.K.

林徽因PhyllisLin

冰心/谢婉莹HsiehMargaretWan-ying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教授朱君毅JenningsP.Chu

张君劢(原名嘉森)CarsonChang

台湾著名数理逻辑学家俞大维DavidYule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施友忠VincentY.C.Shih

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堪恩HermanC.E.Liu

贵州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黎东方OrientLee

民族学家、优生学家潘光旦QuentinPan

著名法学家吴经熊JohnC.H.Wu

著名史学家洪业/洪煨莲WilliamHung

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徐中约ImmanuelC.Y.Hsü

《资治通鉴》英译作者方志彤AchillesFang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TingSamuelChaoChung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TsuiDanielC.

陈香梅AnnaChanChennault

旅美文学批评家刘若愚JamesJ.Y.Liu

旅美著名作家高克毅/乔治高GeorgeKao

华盛顿大学教授吴讷孙NelsonWu

金庸/查良镛LouisCha

加拿大华裔历史学家陈志让JeromeChen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RayHuang

香港学者宋淇StephenC.Soong

美籍华裔电影摄影艺术家黄宗霑JamesWongHowe

美籍华裔史学家黄宗智PhilipChung-chihHuang

美籍华裔史学家刘子健JamesT.C.Liu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KennethHsien-yungPai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DavidDer-weiWang

美国历史学者李明珠LillianM.Li

李政道之子李中清JamesLee

台湾著名诗人及学者张错/张振翱DominicCheung

美籍华裔经济学家章长基JohnK.Chang

台湾作家三毛EchoChan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绍铭JosephS.M.Lau

台湾诗人非马/马为义WilliamMarr

香港著名学者吕元骢AdamYuen-chungLui

宋淇之子、香港统计学博士宋以朗RolandSoong

美国明清出版史专家贾晋珠LucilleChia

美国布朗大学教授周蕾ReyChow

除英文名外,兼有法文名或其他西文名

徐悲鸿英文名HsüPei-hung,其他西文名JuPéon

陈寅恪英文名ChenYinko,其他西文名TschenYinKoh/Ch'enYin-k'o

巴金英文名PaChin,法文名PaKin

季羡林英文名Shiann-linJih,德文名Hi?n-linDschi

杨宪益英文名YangHsien-yi/YangHsien-I/JulianHsienYiYang,法文名D'Artagnan(即大仲马《三个火枪手》中三个火枪手之一的“达达尼昂”),梵文名字Dharmavardana(即“达摩伐弹那”,典出中国古代佛经)

徐特立英文名HsüTe-li,法文名SuTieLi

法国著名华裔作家、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程抱一(即程纪贤)英文名ChenChi-hsien,法文名Fran?oisCheng

张爱玲EileenChangReyher。Reyher是德文姓,以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德语姓名译名手册》,译作“赖雅”。FerdinandReyher(费迪南德·赖雅),是德裔移民美国的老作家,张爱玲服侍送老的第二任丈夫。夏志清曾赞曰: “张爱玲至死以赖雅为姓,不像一般嫁洋人的作家,保持原姓。”

陈香梅英文名字为AnnaChanChennault,其Chennault,就是以陈纳德将军的姓为己姓的。

叶嘉莹的英文名,好像也是把丈夫的姓缀在后面: Yeh,Chia-yingChao。

再如梅光迪长女、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梅仪慈外文名为Yi-TsiMeiFeuerwerker。Feuerwerker是德语,《德语姓名译名手册》中译作“福伊尔沃克”。

特殊拼法

民国年间之所谓“国音字母”第二式,就是“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酝酿于1913年,施行于1926年,由于当时是教育部所规定的“全国共同遵用之标准音,名曰国音”,且在老《辞海》中刊出,故影响亦较大。或有依照《国音常用字汇》拼出来的英文名。而赵元任三女儿赵来思英文名为Lensey——len和sey这两个音节,却是从没有国音字母对应的汉字。这是赵元任反其道而行之命名的;赵元任,毕竟是世界级的语言大师呀。

以汉语方言拼写

当然,中国土地辽阔,方言较多,以吾国重要方言拼出来的英文名,特应注意以下三种情况: 

1.闽南方言拼出来的英文名,像前文已提到的辜鸿铭KohHong-beng

2.粤语方言拼出来的英文名,像孙逸仙SunYat-sen

加拿大籍的香港作家潘铭燊MingSunPoon

张错英文名DominicCheung,其姓Cheung为粤语拼法

《金庸与〈明报〉》作者张圭阳英文名CheungKwai-yeung

3.吴语方言拼出来的名字,像蒋介石ChiangKai-shek

陈时尧DzingShi-nyiao,受美国长老会著名传教士丁韪良影响而加入宁波教会,是宁波差会最早的两位传道人之一。其英文名恐为宁波方言罗马字拼法。

现代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有两个英文名: V.K.Ting/TingWen-chiang。前一个英文名的首字母V.K.,源于其上海方言拼音。

以汉语拼音拼写

改革开放初期,钱鍾书去美国访问,他以前命名的诸多西文名字都没有派上用场,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早就给每位专家印好了名片,水晶(杨沂)收到钱鍾书的名片,上面即是汉语拼音。如: 美国麻城大学教授杰里·邓尔麟(JerryDennerline)的《钱穆与七房桥世界》,英文即为QianMuandtheWorldofSevenMansions(钱穆英文名其他拼法: Ch'ienMu钱穆;Ch'ienPin-ssu钱宾四)。英国伦敦大学贺麦晓(MichelHockx)的《吴兴华、新诗诗学以及五十年代的台湾诗坛》,英文即为WuXinghua,thePoeticsofNewPoetry,andtheTaiwanesePoetrySceneofthe1950s,“吴兴华”也用的是汉语拼音。

这是世界汉学家对汉语拼音的一种尊重。然而,我们若以汉语拼音来充当(或顶替)英文名字,或与之抗衡,都是一种不自信而自以为是的傻事,往往让一般洋人或其老百姓的舌头打不过弯,而强人所难。林以亮在《文思录》中感慨道: 大企业家王安(即汉语拼音WangAn),外国人不会读“王”,读成了“万”,成了“万安”。旅居美国多年的香港著名作家、翻译家思果(原名蔡濯堂)在《如此人间》中曾说: “我接电话有经验,凡是推销商品、服务、募捐的,大多都不会念我的姓。中国姓里,姓李的最容易念,英美都有姓Lee的,从前姓萧的拼成Shaw也好念,现在的Xiao和威妥玛式的Hsiao就难多了。”史学家徐国琦的英文名也是汉语拼音: XuGuoqi,而在法国做研究读历史档案时就遭遇尴尬: 

在巴黎读档有三件有趣的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第一件事是法国外交部可怜的两位法国小姐每天在叫我的名字时不知道怎么发音。对西方人来说,x及q在中国人的名字里可谓天书。所以每天早晨在嘈杂的接待厅里,我必须注意力集中,因为每到两位小姐在叫名时如有大概十秒的沉默,可能就是我了。(见《在美国发现历史: 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页374)

曾任教于美国卡拉马祖学院与香港大学历史系的徐国琦教授,是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中的高材生,精通英语,能熟练地阅读德语、法语,而以史家眼光谈到的这种尴尬,的确值得用汉语拼音来替代英文名的每位中国人去反思。

无论是汉语拼音,还是国语罗马字注音,且不论孰好孰坏,都是解读汉字读音的一套标音系统,并非真正而地道的英文。非要让英语世界的人们绝对认同它,恐非雅事。比如说我们的于姓、余姓,美国人统统难以准确发音,大多读成了you。任何一个民族,大概都有个别语词发音的障碍,日本人大多难以读出these、this的第一个音,这都是大家熟知的常识。天下有几个赵元任、李方桂?漫长的二十世纪,我们中国也就诞生过两位世界顶尖级的语言大师吗?

既然要和别人交流,就要抱着尊重“他者”文化的心态而互通往来,这样才容易让别人接受。

西方汉学家地道的中文名字

反过来看,北美、欧洲的诸多汉学家,他们研究中国文化的头等大事,就是取一个地地道道的中文名字,而且起得并不赖: 

马礼逊Morrison,Robert

沙畹Chavnnes,Emmanuelédouard

南怀仁Verbiest,Ferdinand

庄士敦Johnston,ReginaldFleming

卫三畏Williams,SamuelWells

韩国英Cibot,PierreMartial

顾赛芬Couvreur,Séraphin

蒲立本Pulleyblank,EdwinG.

傅圣泽Fouquet,JeanFran?ois

宋君荣Gaubil,Antoine

林辅华Allan,CharlesWilfrid

鲍康宁Baller,FederickWilliam

毕善功Bevan,LouisRhysOxley

高奋云/柯乐洪/葛洪Colquhoun,ArchibaldRoss

杜德桥Dudbridge,Glen

傅兰雅Fryer,John

李修善Hill,David

钱德明Amiot,JeanJosephMarie

谢立山Hosie,Alexander

谢福芸Hosie,Florence/DorotheaSoothillHosie

易恩培Impey,Lawrence

周骊Joly,H.Bencraft

林迈可Lindsay,MichaelFrancisMorris

鲁惟一Loewe,Michael

梅益盛Mason,Isaac

庄延龄Parker,EdwardHarper

苏立文Sullivan,Michael

侯思孟Donald,Holzman

曾小萍Zelin,Madeleine

白素珊Whiting,Susan

魏爱莲Widmer,Ellen

史景迁Spence,JonathanD.

司徒琳Struve,LynnA.

罗友枝Rawski,EvelynS.

彭慕兰Pomeranz,Kenneth

他们甚至还有字号: 李约瑟,字丹耀;宋君荣,字奇英;傅圣泽,字方济;铎尔孟,字浩然;钱德明,字若瑟;高罗佩,字芝台;白晋/白进,字明远……

从名字可见这些人懂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充满了尊重,抱着和谐相处的意愿。

由于这些汉学家的中文名字过于地道,且掌握了中国人之姓与名搭配的架构,常使不才误认为彼邦人士乃吾华夏民族也。后来多购置了些研究汉学家的工具书、参考书,才不至于张冠李戴而出大错。

以上列举了现代史以来国人取英文名的流变与基本模式,这是历史的轨迹。每位有志于研究中国现代史以来各门学问的学者,大概都得设法掌握启开某一学科的这把钥匙。威妥玛拼音和罗马字注音的国语名字,过于小众而其历史短暂。过去也并不太为大陆普通百姓所采用,但在海外和中国台湾仍还有其市场。它毕竟也是历史某一阶段的产物。因此老《辞海》备有国音常用字读音表,每个常用字之下,兼用注音符号及国语罗马字注音,且持续时间及影响甚久。大陆学界对此已有一些注意,像王晓路在《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中,专门附录学者译名表,就是让读者能认知并非汉语拼音类的英语名。然而,汉语拼音却是大众化而持续时间甚久的一套汉字表音系统。当然,汉语拼音也好,威妥玛拼音也好,国语罗马字注音也好,都不如地道的英文来得干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子在美国已成为终身历史学教授的学者,所取英文名,已重走陈衡哲、林徽因、冰心的老路,着实让人高兴;荣新江主编的《唐研究》上的大陆唐史专家,已有人又用威妥玛拼音取英文名,如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史学家郑阿财(ChengA-tsai)中国人取什么英文名字,也是一种积极而多元的表现。

我特希望改革开放以后的年轻人,取英文名,还是要向张爱玲、陈衡哲、金庸、高克毅看齐,这样毕竟来得地道而像回事;我也特别垂青赵元任为其外孙取的英文名Lumen(源自拉丁语单词lumen,同light,意为“光明”)——到底是语言大师啊。当然,我们很少能有张爱玲那样的母亲: 张母领张爱玲上学时,当时张爱玲仅有一个小名“煐”,念起来嗡嗡得不甚响亮,大概是其母刚刚从法国回来的缘故,便从英文名中胡乱译了一个: Eileen,这便成就了张爱玲的一世英名。史学家熊存瑞的英文名是VictorCunruiXiong;那个Victor,亦并非寻常,是梁启超之孙、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梁从诫的太太方晶(北京大学西语系英文专业)所命名的。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