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命名法则
10年前苹果还是水果,小米还是食物,大象还是动物,但是今天它们代表的早已不再是原有的事物,移动互联网思维赋予了它们全新的含义。
产品名称是产品的第一符号移动互联网公司起名,是传递品牌精神的第一载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命名,一个好名字也许不能为一件烂产品促销,但一个“烂命名”却肯定使一件好产品滞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命名有这样几个特点: 简单、粗暴、接地气;卖萌、犯二、装纯情;年轻化、时尚化、娱乐化;有故事、有话题、正能量。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大行其道,口碑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简单、粗暴、接地气的名字更容易引发传播。
叫外卖就用“饿了么”,约附近的妹子K歌就打开“一起唱”,产品名字直接表明了服务内容,消费者用一次就记住了。再比如,“滴滴打车”模仿汽车鸣笛声;“易到用车”很容易就能叫到车;Twitter本是一种鸟叫声,引申为叽叽喳喳聚在一起,而其标志也是一只蓝色的鸟。
上个世纪“永久、飞鸽、熊猫、红旗”都是好名字;吃不饱饭的时候,人们听到一百个人吃一百只鸡“百鸡宴”名字,都会情不自禁流口水。如今弯弯绕的含蓄名字正被时代抛弃;移动互联网时代追求的是“简单、粗暴”。近来线上销售火爆的“叫个鸭子”则极大满足了女人的暗示心理,鲜活的叫不到咱吃个烤的还不行么?一款女性生理期助手APP干脆直接叫“大姨吗”,足够口语化、接地气,而同样一款功能类似的产品叫“美柚”,虽然名字很文艺,但是凭第一印象,消费者很难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让消费者记住的机会都没有,谁还会去下载呢?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无情之处,如果消费者在有需求的时候,你不是第一个进入消费者眼中的,很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
当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成为今天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产品的命名就要讨好他们的口味移动互联网公司起名,或萌或二或纯情,以此构建一种独特的亲民方式。通过数字、小孩、动物等低幼化元素组合为产品命名,将产品赋予鲜活的生命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三只松鼠”比起“干果炒货”来亲切有味道多了,“小熊”煮蛋器、“小熊”煎蛋锅怎么能不让人感觉“萌萌哒”的呢。
一路踩着杜蕾斯上位的“大象”安全套定位于追求品质的年轻用户专属安全套。没有中规中矩的名字,拿一种动物的名字命名,本身足够娱乐化,同时深度洞察用户使用习惯,解决传统套套使用时的痛点。大象安全套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与消费者互动沟通,满足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所以产品命名年轻化、时尚化、娱乐化一个都不能少。
产品因故事而动人,传奇、生动、有趣的故事常常能够让产品自己说话,把产品从冰冷的物质世界带到一个生动的情感领域。会讲故事的产品通常很容易就把别人带到那个场景,让人感同身受,传达的理念自然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如果没有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网站,看到“阿里巴巴”这个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马云当年就是巧妙地借助了这个故事的寓意,将他的B2B网站命名为阿里巴巴——中小企业掘金的宝地。
“褚橙”这一带有品牌故事的名字就比单纯的“云南冰糖脐橙”更具传播力: 昔日烟草大王褚时健事业跌入谷底,年逾八旬种橙子东山再起,再没有比这更传奇的故事, 人们吃的不是普通的橙子,而是励志的人生。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橙子,因为被冠以“褚橙”的名字,意迅速引爆流行,不得不说好名字自己会卖货。
无独有偶,随着褚橙的火爆,柳桃、潘苹果相继问世,它们的背后是柳传志和潘石屹的创业故事。为原本普通的产品融入直观的、形象化的、有人情味的故事色彩,产品就具备了不一样的光环。
黄太吉煎饼的老板很会取名字,他为产品命名的秘诀是关联那些已经深入人心的词汇,然后借助它们的读音和自己的产品结合: 卖煎饼的铺子就叫“黄太吉”,送的外卖叫“来的吉”,做的火锅叫“大黄疯”,做的炖菜叫“牛炖”。
时势变迁,年轻一代的兴奋点和兴趣点都发生了巨变。移动互联网开启了时代的重大变革,它不仅颠覆着原有的商业模式,更是从思维方式上改变着我们的认知,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继续抱残守缺注定会被时代无情地抛弃。(本文来源: 中国企业报道)